醫生看病小游戲在線玩(醫生看病小游戲為什么不能玩了)
醫生看病小游戲在線玩
1.你的孩子有這種現象嗎?
2.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3.看似聰明,實則膽小。
4.笨拙,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5.固執,脾氣暴躁或粘人,愛哭,孤僻。
6.怕別人碰身體,很容易吵架。
7.語言發育慢,發音差,發音不清。
8.大動作不協調,身體平衡能力差。
9.等待
醫生看病小游戲在線玩1.這些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造成生活不便和學習困難。以上問題都是孩子感覺統合失調引起的!
2.感覺統合能力不足引起的行為障礙: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拙、嚴重害羞。
3.說到感官訓練,還是有一些家長不知道什么是感官訓練,還有一些家長只是聽說過,所以理所當然——“那是給有問題的寶寶用的!”當然,仍有一些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孩子長大后會更好,盡管他們已經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不足(如注意力不集中、膽怯、粘人、笨拙等。).
4.但是感官訓練真的沒有必要嗎?不要!感官訓練不僅需要做,還需要感覺不足的孩子來做。12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
游戲對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作用早已被證明。
6.提到游戲,人們往往會把它與“玩”聯系在一起,就像人們在談論教育時會把它與學校的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一樣。對于孩子來說,通過“玩游戲”,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滿足,獲得快感。
7.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載體,是兒童情感交流、互助合作、學習生活、認識世界的重要形式。邊肖收集了20款感官游戲,希望對父母有所幫助。
8.01
9.扔接球游戲
10.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運動能力。
11.訓練要求:家長坐在孩子對面。父母把球交給孩子,鼓勵孩子把球交給父母。
12.難度設置:
13.a、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直接把球放到孩子手里;
14.b .家長將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接住。
15.c .孩子主動把球交給父母時,父母要說“謝謝”。
16.幫助: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接發球的能力,請另一個大人進行肢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發球的意識,逐漸撤回幫助。
17.02
18.能接住滾球,推回去接住。
19.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20.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接住,再推回給家長。
21.難度設置:
22.a、剛開始,你需要在一臂之內推球、接球,鼓勵孩子用雙手接球。用右手從右向左推球。
23.b、逐漸拉開距離,鼓勵孩子雙手推球,單手接球。
24.幫助:剛開始需要另一個成年人的肢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個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漸撤回幫助的程度。
25.03
26.能兩步一級的爬樓梯。
27.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協調和獨立行走能力。
28.訓練要求:孩子可以踏出右腳,上一個樓梯,然后把左腳放在同一個臺階上。
29.難度設置:
30.a、扶著扶手或家長的手踩樓梯;
31.b、一個人踩樓梯;
32.幫助:開始時,家長可以站在樓上,伸出手去幫助孩子,同時發出口頭指令,“走!”;如果孩子不配合,你可以把干果放在樓梯上,等孩子踏上樓梯后再獎勵。
33.注意,干果一開始可以放在每一個臺階上,逐漸的,只放在幾個臺階上或者最后一個臺階上。無論孩子怎么哭,都要堅持孩子的配合,才能給予獎勵。
34.04
35.能夠彎腰摸腳趾5-10次。
36.訓練目的: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體能。
37.訓練要求:在孩子的腳趾上貼一張貼紙,讓孩子彎下腰去拿下來。
38.難度設置:
39.a、一開始讓孩子把腳放在矮凳上或最后一級樓梯上試一試,只揭開1-2張貼紙;
40.b .掌握技巧后,孩子可以要求一次性去掉5個或10個貼紙。
41.幫助:家長需要在旁邊或身后幫助孩子,雙手輕壓膝蓋。如果孩子不能同時彎腰和伸直膝蓋,就讓他們試著扶著桌子的邊緣。
42.05
43.你將在一個傾斜度約為15度的小斜坡上下行走。
44.訓練目的:重心、平衡、膝蓋和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45.培訓要求和幫助:
46.上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坡上的孩子面前,用手幫助他們;孩子熟練了可以站在后面,需要的時候才推或者扶。
47.下斜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孩子身后,將手從肩膀處向下放在孩子的胸前,鼓勵他在斜坡上握住你的手;孩子的技巧熟練后,試著在他手里放兩個小玩具,讓他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爬坡。
48.難度設置:
49.a、上坡;
50.b、雙手拿東西上坡;
51.c,幫著下斜坡;
52.d .獨自走下斜坡。
53.06
54.可以倒退3-5步
55.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身體協調能力的協調。
56.訓練要求:幼兒能沿直線倒著走。
57.難度設置:
58.a、剛開始只要求孩子在地板上隨意走動;
59.b、孩子熟悉初步要求,要求他在支撐下直線倒退行走;
60.c讓孩子獨立地向后走直線。
61.幫助給予:
62.如果孩子一開始聽不懂,就需要肢體指導,比如:一個人雙手舉在前面,另一個人在后面依次抬起左右腳,向后移動。
63.偶爾給予身體上的幫助。
64.07
65.擦背游戲
66.訓練目的:加強皮膚接觸刺激。
67.訓練要求: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輕擦拭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或轉圈。
68.08
69.哦,癢
70.訓練目的:加強皮膚接觸刺激。
71.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部、腋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的地方。他們手的力量有輕有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應先輕輕撫摸其全身皮膚,待孩子習慣后再逐漸延長時間。
72.09
73.刷脫敏
74.訓練目的:加強皮膚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御。
75.訓練要求:家長先刷孩子手背、手指等觸覺防御性較小的部位,再逐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掌。再刷一遍腳,先刷腳趾和腳跟,然后逐漸過渡到腳心。
76.如果孩子抗拒,就一次摩擦一次,反復嘗試,直到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77.10
78.陽光隧道
79.訓練目的:調整前庭感覺系統,加強皮膚接觸刺激。
80.訓練要求:讓孩子趴著,爬過隧道。
81.難度設置:
82.a、如果孩子害怕,就讓孩子在隧道周圍玩耍,觀察其他孩子做什么,讓孩子觸摸和晃動隧道,培養孩子的興趣,消除恐懼;
83.b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加強食物。隧道內放置家長和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或水果,鼓勵孩子爬進去拿食物;
84.c讓孩子一邊爬一邊推一個中等大小的球。
85.給予幫助: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緊張或抗拒,請鼓勵和引導他取得他的配合,不要強迫他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適得其反。
86.食品強化的使用應逐步退出。
87.11
88.能把“搞笑球”推到1米外的指定地點。
89.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直觀觀察物體速度的能力和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90.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站在1m以內,互相推、抓“搞笑球”。如有必要,另一名成人應協助孩子的動作。
91.難度設置:
92.a,在一定范圍內接球;
93.b、服從口頭指令將球撿回指定地點。
94.幫助:盡量讓孩子在一定范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肢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他需要身體指導、口語和手勢提示。
95.12
96.可以在輔助下對著墻推球、接球。
97.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98.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握住中等大小的球,然后雙手著地把球推到角落。
99.難度設置:
100.a、從墻開始到一步之內的距離;
101.b、逐漸拉大與墻壁的距離,讓孩子借助墻壁的反彈力接住反彈回來的球。
102.給予幫助:親自動手的身體幫助;逐漸退出。
103.13
104.能把物體往前推2-3米。
105.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臂推手能力;因果關系的概念;手、眼和腿運動的協調。
106.訓練要求:在孩子手里放一個“鴨棍”或類似的有聲音的玩具,讓他往前推。
107.難度設置:
108.a,圍著大圓桌;
109.b,距離1米左右的兩個凳子周圍;
110.c,3-5個左右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的距離要足夠小孩和“鴨竿”通過)。
111.幫助:給予肢體指導(即手把手教)并不斷用口頭提示和肢體接觸提醒孩子看前方玩具的運動軌跡,并模仿玩具給孩子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他在轉彎,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
112.14
113.拉東西2-3米。
114.項目要求:在玩具車上系一條長約50厘米的繩子,一會兒,在繩子上繞孩子手腕一圈圈套,讓孩子往前拉。
115.難度設置:
116.a,圍著大圓桌;
117.b,距離1米左右的兩個凳子周圍;
118.c,3-5個左右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的距離要足夠小孩和車通過)。
119.求助:手牽手,不斷用語言提示,看后面車的軌跡和前進的方向。
120.15
121.用一只手擊球
122.訓練目的:手眼協調。
123.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距離,單手把球投進籃筐。
124.難度設置:
125.a,嘗試只有半步之遙;
126.b,在1米左右的距離把球投進籃筐;
127.c,投票5次,通過3次。
幫助給予:
129.開始時給予足夠的體力幫助,鼓勵孩子獨立嘗試;
130.只有當孩子犯規時,才給予口頭暗示。
131.16
132.能把靜止的球踢到前方1米的距離。
133.訓練目的:發展腿部拉伸能力和眼腿協調能力;
134.訓練要求:在孩子面前放一個直徑10厘米左右的軟球,讓孩子踢球。
135.難度設置:
136.a,踢向前方1米距離;
137.b .向前1米踢物體。
幫助給予:
139.a,口頭提示+實物指導+語言提示;
140.b,物理指導;
141.c,偶爾物理指導+語言提示。
142.17
143.可以彎腰左右腿交替鉆過呼啦圈。
144.訓練目的:控制肢體運動和平衡能力。
145.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呼啦圈,示范他/她如何雙手握住呼啦圈兩側,直接放在前面。彎下腰,然后一只腳踏入呼啦圈,再踏入另一只腳。
146.難度設置:
147.a一開始放下呼啦圈,幫孩子握住呼啦圈;
148.b,身高稍微抬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
149.c .用腳踩進去后讓孩子轉動雙手,把呼啦圈從后往前轉到踩進去前的位置(身體正前方)。
150.幫助給予:
151.如果孩子拒絕玩游戲,可以多做練習,邀請孩子一起玩游戲。
152.注意保證孩子的安全,在每一個必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語言上的幫助;
153.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154.18
155.在嬰兒車中被推可以讓你的腳保持在腳架上。
156.訓練目的:發展控制腿部的能力,腿部運動時的協調能力,控制腿部肌肉的能力。
157.訓練要求:把孩子放在嬰兒車中(嬰兒車的選擇應該是孩子坐下后臀部、膝蓋和踏板成45度左右角度的車),家長在后面推著車。
158.配件:改良魔法腰帶。
159.幫助給予:
160.車身引導和控制前轉彎的位置;
161.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
162.19
163.可以走S形線段。
164.訓練目的:空間概念,四肢平衡能力。
165.訓練要求:用不干膠在地上貼一條S形線段,讓孩子從一頭走到另一頭。
幫助給予:
167.剛開始,你可以站在孩子面前,拉著他/她的手,引導他/她往前走;
168.你也可以站在孩子身后,讓他/她沿著線段推一個手推玩具。
169.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在另一端放一個玩具或零食,獎勵他們成功的嘗試。如果孩子因為看到獎勵而不配合訓練,可以在孩子完成路線后獲得神秘獎勵。
170.20
171.坐在大龍珠上
172.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性差,增強對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功能,對多動、協調性差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173.訓練要求:幫助孩子坐在大龍珠上,教練可以放手,只要幫助保持大龍珠的穩定,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上下跳躍。當孩子要前后左右搖擺時,教練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手,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
174.感覺統合發育不全(感覺統合失調)的早期表現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很多事情做不了或者做不好是很正常的)。
175.)
176.其實0-3歲是感覺統合失調的預防期,3-6歲是感覺統合訓練的黃金期。如果錯過了黃金期,即使是6-8歲,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感覺統合訓練效果。
177.所以,孩子早期的感官訓練,尤其是觸覺按摩,一定要天天做。
178.總之,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不管你的孩子感覺有多融入,感官訓練對你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179.12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做感官訓練。不是空話,這個年齡的孩子確實需要感官訓練。
180.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超過十二歲,請不要忽視對他們的感官訓練。即使感覺統合評估后確定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良好,也不能忘記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創造有利于感覺統合發展的良好環境。
181.感官訓練是0-12歲孩子家長的必修課。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不僅贏在起點,還要贏在廣東二等。
182.本文內容僅代表醫生觀點,僅供參考。用藥、治療等問題請到當地醫院就診,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