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疑慮|網紅蠟瓶糖:能否安全食用?
健康疑慮|網紅蠟瓶糖:能否安全食用?
造型別致、口感豐富的蠟瓶糖,因其獨特的“爆漿”體驗而備受矚目。近期,這款零食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相關視頻的播放量激增,甚至有主播在直播中親自制作或品嘗,分享其美味與樂趣。價格親民的蠟瓶糖,在部分店鋪中僅需9元即可購買4個,銷量更是高達1萬個,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之深。
然而,一些細心的家長在觀察到這款新式糖果號稱“純手工制作”卻缺乏完整包裝,以及其只能咀嚼而不能吞咽的特性后,不禁產生了疑慮。他們質疑道:這種蠟瓶糖真的可以食用嗎?它是否存在某些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呢?
所謂的網紅蠟瓶糖,是以蜂蠟為主要成分的糖制品。其制作過程中,蜂蠟在模具中成型為外殼,內部填充糖漿,類似于口香糖的質地。市面上常見的蠟瓶糖配料包括水、麥芽糖漿、白砂糖,以及食品級添加劑如蜂蠟、甜蜜素和山梨酸鉀等,再加上食用香料,為消費者帶來多種口感選擇。這些新穎的零食不僅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更在青少年群體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短視頻平臺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青少年們直播帶貨,甚至有兒童親自嘗試并推薦,聲稱盡管蜂蠟不可吞咽,但“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來”的體驗極為有趣。
短視頻平臺上,兒童“出鏡帶貨”現象屢見不鮮。然而,這種新興的營銷方式也引發了家長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有家長如熊女士,在主播的推薦下購買了所謂的“純手工自制”蠟瓶糖,期望給孩子帶來新奇的口感體驗。但收到貨后,卻發現包裝袋上缺乏必要的信息,如生產廠商和配料表,且散發著刺鼻的氣味,最終只能選擇丟棄,不敢讓孩子嘗試。另一方面,胡先生的女兒正在讀小學,他發現學校門口的小賣部也在售賣蠟瓶糖,但這些糖缺乏正規包裝,質量堪憂。胡先生表示擔憂,這些糖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如使用非食品級的蜂蠟或添加過多的香精色素等。他擔心孩子誤食這些“三無產品”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老式蠟瓶糖果
家長陸女士為孩子選購了蠟瓶糖,卻并未讓孩子食用。她透露,所購的蠟瓶糖自稱“純手工制作”,然而包裝上僅有生產日期,缺乏其他關鍵信息,這讓她對產品的安全性感到擔憂。在購買時,陸女士就已有所顧慮,但賣家以純手工制作為由,未提供配料表等詳細信息。她坦言:“我們無法得知產品的具體成分和制作環境。即便賣家一再強調不可吞咽,但孩子們在食用過程中難免會攝入少量。因此,對于這類入口食品,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謹慎。”
那么,用于包裹糖的蜂蠟是否適合作為食品配料呢?如果不慎將蠟瓶糖整個吞下,又會對身體造成何種影響呢?有博主對多款蠟瓶糖進行了檢測,發現不少產品存在標簽不全、配料表缺失等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一些產品并未使用蜂蠟,而是含有潛在致癌物。該博主表示:“我們檢測了4款蠟瓶糖,其中3款均發現了多環芳烴,這是一種具有累積致癌風險的物質。”
專家指出“三無”蠟瓶糖泛濫市場
呼吁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無心指出,蜂蠟作為蜂產品的一種,常被用作食品原料添加在蠟瓶糖中。然而,當前市場上充斥著違法“三無產品”,即無生產廠家、無配方、無生產許可證的蠟瓶糖,其產品包裝上缺乏必要信息,讓人無法判斷其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和安全指標,使用的原料是否合格。因此,他強烈呼吁監管部門應迅速采取行動,對這類“三無”蠟瓶糖進行嚴厲打擊。云無心強調:“任何入口的物品,無論是否吞咽,都應嚴格遵循食品標準進行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范志紅提醒大家,在追捧網紅兒童零食時需保持理性。蠟瓶糖作為一種新興食品,目前尚無明確的質量標準和調查數據,其具體健康影響尚不明確。此外,這些五彩斑斕的糖果中所含的色素成分及其安全性也亟待規范。雖然蜂蠟本身無毒,但市場上難免存在使用非蜂蠟或其他污染成分的情況。
同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這些食品多數缺乏國家標準支撐,配料成分不透明,且無風險提示,基本可歸類為違法違規的“三無產品”。鑒于許多孩子對食品安全缺乏足夠認識,因此不能讓這類產品長期處于“監管空白”狀態。舉報/反饋